美味的东山白切羊肉

东山的白切羊肉,从记事起就一直是我最喜欢的美味!

    记忆中的白切羊肉出现的季节总是在冬季,小时候村里通镇上的那个弄堂口,是白切羊肉在这个小镇唯一会出现的地方,弄堂口边上是一个供销社的饭店(这个饭店是小镇唯一的一个,早上是供应面条,中午供应炒菜,当然,吃面吃饭要带粮票的,否则,有钱也不行),对面是一个大饼油条店。每天天色很早的时候,就有一个东山的汉子骑着一个二八自行车,车后面带着两个蒲框,蒲框上面是浅浅的两个匾,盖着盖子,不用说,匾里边装着是让人直流口水的白切羊肉。蒲框里装的是包羊肉用的晒干的荷叶,和捆扎用的稻草,当然还有做生意的称。

    车子支好,蒲框放在饭店墙角,不用吆喝,也不用竖招牌,很快就会有老主顾上来。赶早的人们顶着蕴蕴的雾气,出现在街的那一头,彼此打着招呼,看到羊肉摊,都会脚步慢下来,有钱的,先掂量掂量口袋里的钱,够不够额外的买一份羊肉。没钱的,喉头打着滚,咽口吐沫继续赶路。老主顾们围拢在羊肉摊前,指手画脚的指着这里、那里,对,切个五角钱,称个一块。汉子麻利的切下羊肉,用称一称,报个价格,基本上与顾客要的范围差不多,然后就从蒲框里抽出一张荷叶,把羊肉仔细的包好,在用几根稻草捆扎起来,拎起来交到顾客的手中。有闲钱的,就会要汉子切个三角钱的羊肉,直接用半张荷叶包了,转身就往饭店里走,一角四分钱加上三两粮票,下一碗热气腾腾的面,端上桌子,将羊肉搁上,筷子将面翻转几下,羊肉卷到碗底,然后捂一下,一会儿一碗羊肉面就下肚了,那个惬意啊!浑身说不出的舒服。

   正宗白切羊肉,是用东山本地的绵羊炖出来的,细腻的肉块,夹着少许羊脂,那个真叫白里透红,颜色已经是爽心了,含一块在嘴里,没有一丝羊膻味,炖的烂的,入口即化,软绵绵的。稍微咀嚼几下,口齿生津,还有淡淡的甜味,那个味道,让人 难忘!

  许多年过去了,直到今年又去东山,吃到桌上的羊肉,突然感觉这个羊肉味道与平时不一样,有种久违的感觉,细细一想,这不是我最喜欢的白切羊肉吗?那份惊喜,让人很感动。味还是那个味,不知到是否还是那个汉子烧的。

(今日网上搜索我的呼号,居然找到了我在新浪的博客,新浪的账户因为被盗用,申诉一直不通过,现在就停更了,这个文章是转过来的。写于2007年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