失败的宜兴大环线穿越
2019年6月7号,全国高考的日子,也是端午小长假,为了不添堵,我又跟着去年穿越大别山无人区的管团队去走宜兴大环线。管领队说,这次不是无人区,也不失联,也没有那么虐,想起上次穿越大别山,手机没信号、一路上见不到人,那种感觉可不好。提前去了下超市,买了挂面、鸡蛋、咸肉、红牛、水等物品,翻出炉头、气罐、背包、帐篷等物品,堆到车上。
吃过午饭,带上单位的小肖直奔宜兴大华,与管领队他们三人会合,重新整理背包,我的背包大概30斤左右,神秘农场的背包,背负系统还是不错的,容量也大装了那么多东西,还有空间。
从一线天那边上山。结果,这个一线天就是个直上的悬崖,还好不是很高。让我直接想到了上次大别山的鬼门关,爬上这个悬崖以后就是望不到头的45度爬坡,那个虐心啊,简直了。背着大包,每爬一步就喘一口气,呼哧呼哧好不容易爬到山脊。整个山脊上的行程就是灌木和乔木丛,一路上无语,只能适应环境,披荆斩棘,行走在山脊上。偶尔有大的空隙让你拍个照片,大部分时间就是气喘如牛的在走路。行走到下午4点半的时候,我们发现已经过了扎营地下山的路,没办法,只能继续往前走寻找下山的小路。与其说是路,其实就是有人走过的痕迹而已,或者说是伐竹子的滑道。又走了段上坡路,总算遇见了条小道,却是站不住人的长斜坡,但比上周边地势,算是坡度稍缓点了。没有登山杖的支撑,几乎很难下山。往下走的时候,一直在拉着竹子往下荡,坡度太陡了,这动作像极了森林里的猴子。



下到山脚,就看到有个很小的溪流,管领队开始还怕找错地方了,因为水声比较小,走进才发现,是因为水流小。今晚就在这边上安营扎寨了。选择在溪水边扎营是因为水比较凉,而且是流动的,蚊子即使产卵,也无法繁殖。架好桌椅、炉头,开始烧水,我们居然带了三个炉头,三个气罐,4个锅,足够用了。晚上烧了咸肉青菜汤、鸡蛋炒鸡腿菇、炒洋葱、醋花生等,主食是挂面。小李还跑下山找店家去买了酒。趁烧水时间,搭帐篷。




酒饱饭足聊天结束,各自钻进帐篷睡觉,我带的充气垫子,舒服是舒服的,但就是翻身什么的声音有点吵。一晚上也没怎么睡着,到凌晨3点多就醒了。
早上爬出帐篷,空气清新,鸟儿在鸣叫,啄木鸟的咯咯咯声、布谷鸟的布谷布谷叫、青蛙蛤蟆低沉的声音、各种虫子的鸣叫交织在一起,霎时好听,觉得昨天这么累也值得了。
早餐是面饼、鸡蛋炒番茄,还有咸肉丁茄子,味道偏咸,正好补充体力。收帐篷打包,磨蹭到9点才开始出发。下山路过村子,路还可以,以为今天的路应该是好走的。却不想,这个点气温已经上来了,达到28度以上,然而,领队保密的线路虐度,让我们以为是可以挨过去的,放松了警惕,为后面的失败打下了伏笔。




过了一顶小桥到山脚,开始上到山脊穿越,结果这又是个45度以上的竹林山坡,最怕在竹林里穿越,因为厚厚的竹叶覆盖在坡上,不能准确判断出落脚点的状况,而且摩擦力小,很容易打滑踩空,一路上哼哧哼哧的缓慢上去,汗水如下雨一样的流下来,这个大坡上到四分之三的时候,问题来了,我们发现带的水在这段路上消耗太快,大家已经没有多少余量了,而这里距离终点还有4小时以上的山路,没有吃的可以挨,但是没有水,在这种环境下很容易脱水中暑导致危险。你能想象到,我戴的帽子,头低下去,汗水在帽檐上一滴滴的下来,可见出汗的程度,而我们几个都是如此。
山坡上稍作停留,把问题一讲,当即管领队和小肖决定下山打水,不然只有下撤了,不能拿命开玩笑。差不多半小时,打水上山,架起炉头烧水,把所有的水杯和矿泉水瓶子都装满,还造了余下的太平猴魁茶叶。这一歇就到了10点多,重新整装出发,继续爬山穿荆棘,气温还是在升高,竹林里几乎没有风,真正的是“汗滴禾下土”,动作缓慢的攀登,一个山头、两个山头,觉得每过一个坡,就觉得离希望更近了点。荆棘中穿行,又闷热,懒的穿长袖防嗮衣,结果手臂上挂的一条条的划痕。
到下午3点过的时候,距离我们的终点还至少有2小时的路,可我们的水,互相分配后也已经不够了,带的挂面、压缩饼干、咸鸭蛋都作为减负给扔了。我觉得的我的体力在急剧下降,整个人处于筋疲力尽状态,问问其他人,除了领队外,都已经力竭,我就决定,前面有最近的下山路就直接下。大概3点半的时候,隐约觉得右侧是一条下山的路,我们果断的下撤,是一条伐竹的滑道,坡度比较大,没办法,只能硬着头皮下,一路连滚带爬,包括坐在地上,蹭着竹叶往下滑,蹭了一屁股的泥,裤腿、鞋子里都枯竹叶。避免摔跤用尽各种办法下山,终于在4点半不到的时候,到达下面村庄。稍作休息,叫了个车返回停车点。司机说,村那边翻过去1个多小时,可我们实在无力再走,汽车差不多开了45分钟,绕了个山才到我们的停车点。

这次失败的大环线穿越,主要还是在准备不足,对情况的误判导致的。第二天出发太晚,导致在中午温度最高的情况下穿越,体能、水量都消耗过多。还有就是准备不足,尤其是水不够。
